交大一上修課心得

2020-01-26


微積分甲(一)

課程資訊

教學方式

主要上課內容是會帶大家講過課本範例,少數時候會補充一些更進階的題目與觀念,然後助教會檢討小考的題目。

評量方式

有五次小考,沒有期中期末。在我這學期是五次小考佔70%,大會考佔30%,然後出席當作加分5%(這學期總共點名9次)。

考試內容

基本上與考古題有80%的相似度,所以可以考慮記起考古題的解法。然後會有一二題bonus,有些題目也會從課本後面的題目出。

課程感想

我好像沒去了三四次左右吧,然後被點到的有一次。基本上我去上課都在恍神,因為老師講的我自己都還沒唸到那裡,想說不能被劇透就索性沒專心聽,所以通常我唸的方式是要小考的前幾天才刷過這次範圍內課本的範例與微積分小組的推薦題目,然後認真寫兩年的考古題。

物理(一)

課程資訊

教學方式

網路課程,每兩個禮拜會在e3發佈新的課程影片,內容是用投影片上課,偶爾會講一些科學家的歷史與小故事,或是有老師親手做實驗的部分(但是有時候相機好像沒有拍到)平均大概是4小時左右,然後有作業(推薦做的習題,平均七八題)。物理一大部分都只是在複習高中的內容,有時候還會比指考要考的內容還簡單。

評量方式

發佈課程影片的隔週要去實體教室小考。小考大部分只有兩題,每題2.5分,滿分5分。總共考八次,會drop一次取七次,佔35%。期中佔35%,期末佔30%。(好像可以選擇口試當作學期成績,測試你是不是天才,不過我是沒試過)。

考試內容

小考大部分都考課程影片中有提到或是從作業裡面出(數字會改,每個人的數字都會依拿到的白紙上的數字不同而不同)內容幾乎都是簡單的計算題目或者是解釋一個簡單的觀念(因為每題作答時間很短,大約在5秒到2分鐘間)。期中期末比較多花樣,有可能叫你畫圖或是出計算比較複雜或是較複雜的原理定義的題目。考古題其實三個考試都會出一些,但是也沒有到很多。

課程感想

我都是前一天考試開1.75x看完這周的影片,然後隔天早上寫作業與考古題。雖然我每次的影片都有看完,但是有時候會沒有克制自己以至於無法真正吸收。

線性代數

課程資訊

教學方式

我其實只有去過兩三次,用板書上課,據同學的說法,與清大趙啟超教授教學風格類似。

評量方式

  1. Homework: 20%
  2. First Midterm Exam: 20%
  3. Second Midterm Exam: 25%
  4. Final Exam: 35%

考試內容

跟考古題也有80%的相似度,剩下20%很可能是比較難或是少見的證明題。裡面很多上課有證明的有很大機率考(資訊來源:同學的筆記)。

課程感想

雖然說我整學期除了考試我只有去過兩次,但是我花在線性代數的時間可能是這學期必修最多的。通常我都會在出作業前幾天開始看其他學校的OCW。一開始我只有看MIT的Gilbert strang的影片與讀課本。在2nd期中過後,我發現也會考上課有講的證明,因此我後來又有多看清大線性代數的OCW,裡面講了很多的證明與課本沒有寫的補充項目。

計算機概論與程式設計

課程資訊

教學方式

我也只有去過兩三次,老師是用投影片上課。據同學的說法,老師上課會講很多業界的東西。

評量方式

這學期有7次上機小考,會drop一次,沒有作業,有期中期末。

考試內容

期中期末有些題目是uva的,然後有時在考試(小考或大考)前助教會發補充資料,裡面有會考的。

課程感想

我相當後悔沒有去上課。當時是認為自己對C語言已有足夠的瞭解而選擇不去上課,但是考完試考爛了才發現對指標與struct的記憶體配置之前沒有摸的很清楚。

認識語言

課程資訊

教學方式

用投影片上課,主要是介紹一些語言的特性,例如說:發音的位置、音節、聲調、聽覺補償、構詞現象、句型結構等。在學期的末會是電機系的王老師上課,講一些基礎的NLP,例如教大家如何用jieba來切詞,訓練詞向量(word vector)等。在課程的開頭或是最後通常會用Kahoot!來複習上次或是這次內容(其實就是間接點名)。然後會讓大家舉手發言或是用nearpod平台發表意見。

評量方式

  1. participation (20%)
  2. Homework (40%)
  3. Midterm project (20%)
  4. Final project (20%)

有時會老師會叫我們去聽演講可以額外加分。

考試內容

課程感想

我覺得這門課的老師非常棒!老師講的很清楚,會從一些生活中的例子開始。例如會問每一個人說出「橡皮擦」的叫法,會發現會因為地域位置不同而有所差異。然後有時也會實際動手操作,例如在舌頭上塗黑色墨粉並發音,再看嘴巴裡面黑色的部位來告訴我們每個音的發音位置。但是課堂上老師問問題有時候都一片安靜,雖然我會幫忙舉手發言但是只有我一個我覺得太尷尬了所以我也不是每次都發言。然後學期末的NLP我覺得教的太淺了,只是把概念帶過一次,比較少著墨在原理的部分(因為是通識課),有點可惜。

幾何造形

課程資訊

教學方式

這網路上好像也很多了,在此不贅述。

評量方式

有7次隨堂作業,1次彙整,最後是期末專題做繪本。

課程感想

老師節奏有時候很快,如果沒跟上的話,後面會連鎖反應都跟不上。我其實花蠻多心力在作業上的,雖然作業都是兩個禮拜出一次,但是我都要花一兩個整天來做。最主要是要想有什麼新的東西可以用本週主題教的來實現,還蠻折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