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13
還記得在寫學校的期中交換心得的時候,心得大綱有一項叫做「研修之具體效益」,看到的時候我頓時愣住了,我想不到我「具體」在交換期間內做過哪些對自己有效益的事情,是要列舉去過哪些國家或城市,還是交了幾個外國朋友,我當時沒有來得及思考這個問題,因此也沒在期中交上報告。
過去的高中與大學生活,我總是固守在舒適圈中,與特定領域與特定朋友互動,收束生活的各方各面,因此當初交換的原因除了是想修習那些有趣的課程,充實自身專業知識之外,也是想幫自己的生活增加一點隨機性,讓自己的生活不要變得如此單調且侷限。
一開始認識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交換生,彼此分享自己的文化背景,互相交換了聯絡方式,也一起去了其他地方玩,每天都能感受到自己的舒適圈都被擴展了一點點,覺得自己正在改變。但隨著我將越來越多的時間投入在課程與自己的研究課題上,與他人相處交流的時間也逐漸變少,離大家的生活漸行漸遠。
隨著自己的研究進展停滯,偶爾會想打開社群媒體跟之前的朋友訴苦,但因為時差的關係,朋友這時間都在睡覺,因而屢屢打消了念頭。但我總會意外地瞥見其他交換生分享的生活動態,像是去了其他城市遊覽,或是參加朋友的聚會等等。生活強烈的對比使我陷入了自我懷疑,不斷的思考當初的選擇是否正確,負面情緒不斷地折磨我,我徘徊不前,陷入前所未有的低潮。
在這段期間內,我不斷嘗試找出造成負面情緒的來源,發現到自己除了沒有分配好心力之外,也觀察到我過度拘泥於所謂那些交換生必做的事情 — 那些在搜尋引擎打上「交換學生心得」會出現的結果,諸如「去不同的城市旅遊」或「結交不同文化的朋友」等等,似乎沒有體驗到這些事情就失去了去異國交換的意義,這些因素導致我過度在意其他人的生活,失去了生活的重心。
後來我逐漸學會了深入與內心對話,試圖找出自己的價值,過去我太關注於別人生活,卻不禁忽略了那些在實驗室與其他成員徹夜討論專案技術時的激動與振奮,也忽略了在溜冰課期末被推選當作團體表演 center 的經驗與感動,還有無數難忘瞬間,這些回憶讓我與眾不同,我學會接納生活的不完美,重新定義了自己的生活。
心得的最後補交期限即將在最近截止,我再次拾起那期中未完成的心得,看著當初答不出的問題,或許,交換的效益,無關乎具體或不具體,而是在這段時間我們如何探索自己,找到生活中的真正價值所在。我無視「具體」兩字,最後在那問題寫下那些積蓄心裡的思緒,將我那不具體但卻真實的感受凝聚成文字,為這次的交換做一個完美的結尾。